维生素C国际诉讼案并未随着法槌敲响而终结
发表时间 :2013-12-9 15:21:46 * 浏览 :
美国当地时间11月26日,纽约东区联邦地区法院做出终审裁决,判定被告中国华北制药集团(简称:华北制药)下属河北维尔康制药有限公司(下称:维尔康制药)在美国维C反垄断案中败诉,赔偿原告Ranis公司1.53亿美元(约合9.34亿元人民币)。
12月3日一早,受该事件影响,华北制药紧急临时停牌并发布公告:“此次裁决并非终审,维尔康公司已经决定向美国联邦第二巡回法院提起上诉。”12月3日,华北制药证券部相关人士也向记者证实该事件。
虽然该案件经过了八年的诉讼,但华北制药相关人士表示,该事件对上市公司的发展并没有直接的影响。不过业内人士分析称,该案将直接影响华北制药国际维C市场的销量趋势。
9.34亿元,52倍利润
公开资料显示,华北制药是国内最大的化学制药企业之一,旗下子公司维尔康是华北制药全资独立子公司,1994年正式投产,是华北制药维生素产业化基地。主要产品有VC、Vc钠、Vc钙、Vc包衣和Vc颗粒等20多种,在VC市场的国际占有率高达20%,居国内四强、世界五强之列。
在维生素C国际诉讼案中,华北制药集团旗下维尔康制药并不是唯一因涉嫌垄断被送上维C国际诉讼案的被告者。
相关资料显示,该案早在2005年,包括维尔康在内的4家中国最大的维C生产企业先后收到了美国纽约东区联邦地区法院传票,被诉操纵推高维C市场价格。与当时中国多行业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频频被诉反倾销不同,四家维C企业因“高价”成为我国企业遭遇的第一例国际反垄断诉讼案。
至今年3月,同样作为被告的石家庄制药集团维生药业、江苏江山制药及东北制药三家公司已经选择和解,向原告支付了约3400万美元的和解赔偿金。这也是维尔康制药需要承担如此高额赔偿的主要原因。
据华北制药财报显示,2012年公司净利润为1779.72万元,同比大幅下跌87.15%。以此计算,维尔康及华药集团支付金额接近上市公司2012年全年净利润的52倍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华北制药之所以选择继续上诉,也是因为其体制机制的复杂决策考虑,并不是真的认为能够胜出。“维C行业已经连续多年产能过剩,各家都在成本线下生存,拖得越久越不利。”
盛宴远去
随着美国维C国际诉讼案的开庭,昔日维C高利润的光环也逐渐退去,多家原料药生产企业近些年常常出现倒挂现象。
据记者了解,在2008年,原料药曾以每年25%的速度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,维生素、解热镇痛类原料药等一批产品甚至成为中国药品走出去的代名词,曾经的高价行情也为企业带来了高额的利润。在高额利润诱惑下,大量社会资本涌入,盛宴时代很快远去。
北大医药纵横高级合伙人史立臣告诉《华夏时报》记者,近些年原料药的利润与2008年相比,真是天差地别,高毛利时代已经远去,多数厂家基本上都处于赔钱状态。此后4年来价格一路下滑,至2012年二季度,出口价格不到30元/千克,行业面临着过度竞争的困局。
据保守估计,目前我国年产能20万吨,而全球需求量仅为12万吨,产能过剩超出60%。今年3月,受美国维C国际诉讼案一审的结果影响,各生产企业都开始考虑转型,基本上都在半开工或部分停工状态,产业发展极度失衡。
华北制药相关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,当前,公司正处于产业转型期,维生素C业务比重在华北制药营收中的占比将越来越小。因此,无论此次维生素C反垄断案件最终结果如何,对公司的影响都极为有限。
另外,有数据显示,美国维C市场一年的市场份额约为1亿美元,华北制药所占市场份额约为1/5,为此支付1.53亿美元的赔偿没有可操作性。
一位接近华药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,“若上诉不成功,华药可能会选择彻底退出美国市场。由于美国法律的管辖权无法延伸到中国,维尔康公司在美国也没有任何可被强制执行的资产,因此对维尔康的10亿元罚金也就无从实现。”
[据华夏时报]